敘述文是聖經裡最常見的文體,為了更明白聖經的真理,便需有策略的去研讀,使信徒能正確地去詮釋經文及找出其中的神學真義,從而過一個討神喜悅的生活。
主題教導(一):見微知著—聖經敘述文的研讀策略
主題教導(二):見微知著—從聖經敘述文找出主題和應用
(粵語主講,國語傳譯|實體聚會與zoom線上直播)
主題講員:高呂綠茵博士
多倫多聖米迦勒大學神學科哲學博士、前加拿大華人神學院舊約副教授、天道神學院特約教授
3月22日(星期六)
10:00 – 16:30(東部時間EDT)
10:00 - 12:00 主題教導(一)
12:00 - 13:30 休息
13:30 - 15:00 分組專題
15:00 - 16:30 主題教導(二)
新約的作者都是深受舊約影響的,因為那是他們唯一的聖經。所以若不明白舊約,我們就很難真正的明白新約。本講座會藉著一些新約的例子,來幫助我們看見如何透過舊約來更有深度的明白新約。
高呂綠茵博士
多倫多聖米迦勒大學神學科哲學博士、前加拿大華人神學院舊約副教授、天道神學院特約教授
每一個字或詞都需要有其處境來確定它的意思。例如蘋果,可以是指生果、電腦品牌、人名,或所喜愛的人等。同樣當我們閱讀聖經時,文章處境也可以給予我們一個框架,幫助我們該如何正確的明白神的話語,以免我們誤將自己的意思加進去。此講座將以約翰福音作為案例,去探討如何讓我們通過處境看到作者的寫作思維和他所要表達的神學信息。
高彼得老師
前加拿大華人神學院(多倫多)普及神學課程主任,曾在天道神學院及加拿大華人神學院(多倫多)任教多年,現已退休。
觀察入微、一絲不苟的態度是研讀聖經的基本要求。然而,如果我們只是「見樹不見林」,結果仍是徒勞無益。聖經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理解經文的每一個細節,還需引導他們領會整本聖經的敘事(narrative)和主旨(central idea)。那麼,作為教師的我們呢?我們是否能真正理解聖經,看見那片「森林」呢?以斯拉之所以能夠毅然離開巴比倫,回歸耶路撒冷,並帶動民族復興,是因為他深刻理解了先知的教導,領悟了神的心意,明白神將從大衛家興起後裔,以祝福以色列和全人類。讓我們一同探討如何真正讀懂聖經,掌握其中的要義,效法以斯拉!
鄭偉樑博士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育博士、加拿大CTC教育出版社前社長、基督教機構和神學院講師
在這個工作坊中,講者將深入探討聖經對移民和離散者的看法,並反思教會如何在這一背景下有效牧養。透過分析相關經文,講者將揭示神對異鄉人的關懷,並呈現移民要面對的挑戰。參加者亦有機會分享個人故事,並探討如何在多元文化環境中實踐信仰,促進社區的接納與連結。
駱頴佳博士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哲學博士、曾任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高級講師、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 (FES) 研究主任
我們都深知讀經的重要,也願意多明白、遵行神的心意。只是,聖經中有些記載,讀了多次,已經感到平平無奇了,我們如何再度深入解讀呢?讓我們一同採用文化、風俗的濾鏡,繼續探討一些解讀聖經的原則。
陳燕薇傳道
國際基督教教育神學院榮譽道學博士、神學院及聖地團講師、加拿大福音證主協會總幹事
崇拜是教會中最重要的聚會,無論何種模式的教會,均悉心安排崇拜的內容。今天的教會,一方面,多元化元素及環節的添加,使崇拜內容精彩絕倫;另一方面,強勁的音響視覺效果,讓參與者有如置身於天上的敬拜中。不過,這種藉刺激觀感而達致敬拜熱誠的提昇,使教會的崇拜常被有識之士批評為一種廉價的消費文化。他們認為這不但不能提升信徒的靈命及委身,反而會讓消費者主導了崇拜的意識形態。無怪乎今天很多沒有崇拜神學根底的信徒,對崇拜的安排及內容指指點點。其實,崇拜除了是一場慶典和獻祭外,更是上帝塑造祂子民的一個滿有恩典與真理的旅程。藉著禮序的舖排,信徒重述上帝子民的身份:被召聚、被建立和被差遣的屬靈群體,即教會的本質。盼藉此聚會,透過學習和了解崇拜禮序的舖排,重塑屬靈群體的靈命之旅。
余頌孝傳道
香港中文大學神道學碩士、加拿大福音證主協會同工、自由傳道
作為主日學老師及小組組長,我們都深盼弟兄姊妹能在靈命上成長。然而,我們不知怎樣可以幫助他們能在靈命上長進。本講座是透過靈命塑造(Spiritual Formation)的進路去深化我們對靈命的觀念,及介紹可用在教導或領組上的使用技巧,從而能與聖靈同工,幫助信徒靈命成長。
黃嘉漢牧師
美國三一福音神學院教育研究哲學博士、卡城華人浸信會粵語堂牧師、克里威廉神學院及西三一大學ACTS神學研究院中文部客座教授
每星期可收到本會E快訊,獲知最新消息